核心提示:王志坚1958年10月生于湘乡,自幼酷爱文艺,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国画专业。从事国画创作30多年,艺术主张“工入意出”。作品具有个人风格和人文精神,在全国颇具影响,誉为全国书画百杰。作品多次获文化部、中国美协、湖南省美协等权威机构的金奖和银奖。代表作《暖阳》获得文化部第八届“群星奖“银奖。《思》获中国美协全国首届花鸟画展二等奖。部分作品被中华世纪坛、中国文联、中国美协、名家纪念馆等艺术部门及国内外收藏家收藏,作品多次在《人民日报》《美术》《国画家》等重要刊物上发表。
牛
浪漫的五月总能营造出绚丽多姿的色彩,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活力。“花开五月——王志坚中国画作品展”在这芬芳的五月,为湘中文化注入了新的生命力。5月27日,记者走近了这位“牛气”画家——王志坚,试图去探索他浩如烟海的绘画世界。
“画展是我绘画道路上必不可少的‘加油站’”
记者:您是湘潭人,为何会选择在娄底举办画展?
王志坚:众所周知,娄底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文化氛围浓烈的城市。而湘潭与娄底一衣带水,唇齿相依,两地的文化也极其相似,因此,我非常愿意将自己多年来所积累的艺术成果和文化心得带到这座城市,与大家共同分享,共同交流。另一方面,今年是我的恩师王憨山90岁的诞辰,作为学生对老师最大的回报就是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现给恩师以及他的父老乡亲们。我一直认为,画展是我绘画道路上必不可少的加油站,我也希望通过这次画展,能为我的艺术创作带来更多新的灵感和启发。
“文化不需要大规模投资,更重要的是精神鼓励”
记者:这次来娄底,您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王志坚:感触特别多。曾国藩是湖湘文化所培育的典型代表,同时,他又以自己巨大的人格魅力和事功成就,为传承和弘扬湖湘文化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也促使娄底的文化艺术走出湖南走向世界,造就了百年来娄底人才辈出灿若群星的辉煌局面,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当然,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娄底市委市政府对文化的高度重视。文化不需要大规模的投资,更重要的精神鼓励,通过这次活动我才真正发现,娄底的文化之所以能在湖南成为一种现象,绝离不开领导们的高度重视。
“绘画是个体行为,是苦行僧”
记者:可以谈一谈您的艺术道路吗?
王志坚:我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可以说与生俱来。我自幼酷爱艺术,从小开始创作,特别在知青下乡时期,对艺术可以说到了不能离手的地步。绘画是个体行为,是苦行僧,靠自己的精神、自己的意志,自己的思想去获取对艺术的感悟,得到绘画的灵感。虽然这条道路辛苦,但我一直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一以贯之地去攀登自己的艺术巅峰。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中国画坛风云激荡,湖南画家异军突起,工笔画创作独树一帜,也引起了海外的关注。作为湖南工笔画家群体的成员,我有意识地扬优避劣,努力使自己的绘画具有个人独特的艺术风貌,同时我主张“工入意出”,用细腻工整的艺术语言创造出深远悠长的艺术意境。也许正是因为这样,80年代初,我的作品就开始在画堂上频频亮相,并多次获得文化部、中国美协、湖南省美协等权威机构的金奖和银奖。
工笔画
“市场一定得服从个人主观,不能左右自己的追求”
记者:您在艺术这条道路上,有遇到过挫折和难题吗?
王志坚:追求梦想的道路上一定会是荆棘密布,充满难题。对于我来说,首先就是时间,因为平日的工作本身就很忙,所以我并没有充分的时间来用于创作。为了两者兼顾,有机分配时间,我牺牲了自己的休息和娱乐时间,利用节假日或下班后的空隙来创作。其次,在题材、风格、个性上也遇到了很多阻力。艺术若依样画葫芦,一味照搬照套,作品定会变得面目可憎、僵硬无生气。没有个性,艺术会失去生命力,将成为严重阻碍艺术发展的绊脚石。因此,我一直坚持用个性化的方式方法去表现,并坚定不移地遵循属于自我的艺术语言和符号。当然,市场的冲击也曾让我迷惑彷徨。但,市场一定得服从个人主观,不能左右自己的追求。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培育自己品格品性,尽力找到个人喜好与市场的平衡点。
“艺术是时代的产物,每件作品代表了不同时代的特点”
记者:您最爱自己的哪些作品?
王志坚:艺术是时代的产物,每件作品代表了不同时代的特点。对于我来说,不同阶段的作品会有不一样的意义。比如,1992年我工笔画处女座《思》,它引导我走向了工笔画的艺术殿堂,对于我来说意义非凡。而1998年创作的工笔画《暖阳》,则是我从传统勾染走向平面与民间意念创作样式的一个重要转型,也是我探索工笔画语言及形式的重要成果和突破。它在传统中加入了人文精神,用花鸟作拟人手法,形成了大花鸟画的概念。它的出现也曾让画坛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触动,获得了《文化部第八届群星奖作品展》银奖,湖南省文化厅金奖,湖南省“五个一工程奖”。 除此之外,我对“牛”情有独钟。牛憨厚忠诚,勤劳为人,而自己所取又少之又少。在浮躁的当今,极其需要这种憨厚倔强忍让负重的性格,因此,我爱画牛,也被大家称为画牛专业户。同时,画牛也是我从“工入意出”转向写意的一个重要节点。